Search

[兒童精神健康]

今日繼續「精神健康證書課程」,其中在substance ab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兒童精神健康]

今日繼續「精神健康證書課程」,其中在substance abuse, depression and child psy方面都令我非常深刻,像是將我的人生倒帶般,讓我透視了原生家庭、個人精神健康及孩童成長的關係。

屯門醫院兒童精神科副顧問醫生Dr Q Chan用一幅圖來闡釋兒童精神問題的普遍成因,除了Personality, coping, developmental disorder, severe mental illness等因素外,parenting and attachment是另一個頗重要的因素。她援引其中一個depression case來說明,指十七歲女生因為父母自小疏於關顧她(只安排一個女傭照顧其起居生活),parents child attachment如此差,令女生自小內向和欠安全感,後來連唯一的support(即女傭)都走了,她便collapse開始抑鬱。由此說明parenting and attachment 非常影響孩子的精神健康。

回想小時候,媽媽的情緒不定,也曾令我們很不安,後來父母關係轉差,加上parenting屬於最差的一款,所以我和大弟踏入青春期後都面對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,更陷入substance abuse的漩渦。如今日的精神科醫生所言,substance abuse跟depression是互維相生的惡性循環,所以我們一直沉淪不良習慣,直至遇上基督,我才能脫離苦海,但大弟則糾纏下去,直至入獄為止。其他弟妹都各有成長難題,其中更有嚴重情緒問題及自殺傾向,有時情緒失控起來會面露青筋及手震,真令人憂心。

所以我很早便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影響,也意識到父母角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力。為了孩子的精神健康,我都有正視自己的童年陰影及情緒問題(包括早些年的產後抑鬱,有見精神科醫生)。在parenting上都保持警覺,希望自己多學一點,避免不必要的傷害(有時候自己比先生更小心翼翼,怕自己copy了原生家庭的一套)。

如果做父母及早有這些意識,相信孩子的幸福感會更多,精神心理更健康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蝸牛媽媽主張不功利、不急躁、不揠苗助長的慢教育,定時分享慢吞吞的育兒心得,也歡迎同路人交流互相砥礪!
View all posts